魏一鸣教授领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2600)“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综合评估模式研究”之成果“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的国家自主减排贡献综合评估:C3IAM模型的应用”,近日,以主编约稿的形式发表于国际防灾减灾协会会刊《 Natural Hazards 》。该文是《 Natural Hazards 》期刊创刊30年来首篇主编约稿,期刊主编Tadepalli S. Murty教授为此撰文推荐并介绍该研究计划开发的“中国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the China’s Climate Change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以下简称C3IAM)”及其最新研究成果。该文的第一作者是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魏一鸣教授,项目合作单位国家气候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12BET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等机构科研人员为本文共同作者。
作为当今最重要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政治、外交等领域,是全球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2015年12月通过的《巴黎协定》进一步明确了将全球温升控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2℃这一长期目标, 并将1.5℃温控目标确立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努力方向,同时明确了未来全球减排将以“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以下简称INDC)”模式进行。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IAM)是评价气候政策最主流的分析工具。国际主流IAM模型团队作为本领域研究的先行者,为气候变化政策评估做出了重大贡献。该文重点考虑了INDC目标下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变化。
由12BET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牵头,自主研发的“中国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the China’s Climate Change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C3IAM)”,实现了地球系统模式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双向耦合,致力于探求系统之间的关联与反馈,在复杂动态系统的未来可能发展状态下评估气候政策的影响。C3IAM模型包括“全球能源与环境政策分析模型C3IAM/EcOp”、“全球多区域经济最优增长模型C3IAM/GEEPA”、“中国多区域能源与环境政策分析模型C3IAM/MR.CEEPA”、“北京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型C3IAM/BCC_CSM”、“生态和土地利用模型C3IAM/EcoLa”、“国家能源技术模型C3IAM/NET”和“气候变化损失模型C3IAM/Loss”等七个子系统。该模型的成功研发是多家合作单位联合攻关,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协同创新的结果。与前人研究相比,魏一鸣等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Shared Socialeconomic Pathways, SSPs)框架下,将全球问题进一步细化,引入INDC减排目标,评估了2011年至2100年全球12个区域温室气体排放和温度的变化路径;将中国多区域CGE模型与国家能源技术模型耦合,更细致地描述了中国问题;将全球CGE模型和全球能源与政策分析模型耦合,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模型,缩小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在多学科综合方面的差距。
该研究结果表明,引入INDC减排目标之后,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的能源供应规模和结构没有明显变化,目前缔约国提出的INDC目标对未来温室气体排放的约束很小;与此同时,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呈现上升趋势,要实现2度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在2030年之后快速减少;印度、东欧独联体、亚洲、中东和非洲等在2020年之后修订INDC目标时,需要提出更加严格自主减排贡献。
该研究为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揭示了2100年气候变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以及面临的减缓和适应挑战,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设计从全球层面延伸区域层面提供了科学基础。C3IAM模型可用于模拟我国与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减排任务分配和投资需求等方面的博弈;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农业、工业、能源、基础设施、人类健康等社会经济系统关键领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据此制定有效的适应和减缓政策以及国际谈判策略。
原文链接:
论文: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069-018-3297-9
主编推荐: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069-018-333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