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要闻

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助理教授李鑫做客管理经济学院

       2017年10月12日,由12BET管理与经济学院市场营销系、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及中外家族企业联合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学术报告在主楼418举行。本次学术报告有幸邀请到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助理教授李鑫,为大家带来主题为“企业国际化普适性理论探索:基于力量不对称-资源价值-交易成本的理论框架”的演讲。管理与经济学院人力资源系主任高昂主持报告,管理与经济学院多位教师参加此次报告。
       
       首先,李鑫介绍了学术界针对企业国际化普适性理论探索的发展历程。由Dunning教授提出的OLI(Ownership-Location-Internalization)模型注重所有权、区位及内部化优势,可以较好地解释由发达地区或公司向落后地区或公司的投资,但不能较好解释逆向投资现象。Mathrews教授提出的3L(Linkage-Leverage-Learning)模型可解释由落后向发达的逆向投资现象。李鑫教授强调虽然两种不同的现象可以被两种理论较好地解释,但这两种理论都不能作为普适性理论解释所有以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为进入模式的跨国企业的存在。为了发展通用理论,Moon及Roehl教授基于资源基础观点(Resource-Based View)提出了The Imbalance Theory of FDI理论,但目前此理论在学术界的引用率依然较低。
       
       其次,他阐述了个人针对企业国际化普适性理论的探索。受到The Balance Theory of FDI的启发,他提出新的概念:Asymmetry。由此作为切入点,他介绍了跨国企业在选择进入外国市场模式的三个判断阶段:Aspiration Asymmetry,Resource Asymmetry,Control Asymmetry,提出了新的理论框架,即基于力量不对称-资源价值-交易成本的理论框架(An Asymmetric Power-Resource Value-Transaction Cost(ART) Framework)。
       最后,针对普适性理论的实践意义与理论贡献,李鑫与在场各位教师展开热烈的讨论。理论与实践不可独立存在,兼顾且平衡理论与实践难度较大,李鑫提出学者要做负责任的科学研究以践行社会责任,受到了在座教师们的广泛认可。
       本次学术报告内容以李鑫老师关于企业国际化普适性理论的探索为基础,综述了学术界关于跨国企业存在原因的研究现状。通过聆听交流讨论,大家对于跨国企业的存在有了更加新鲜的认识,并且激发了彼此关于该研究领域的新想法。本场学术报告加强了公司师生与海外优秀学者的交流合作,为公司师生未来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