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要闻

公司杨添安、邓剑伟老师团队在人力资源管理顶级期刊《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公司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杨添安副教授在管理学顶级期刊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发表题为“Change of productivity loss due to presenteeism among the ageing workforce: Role of work support, workplace discrimination, and the work-nonwork interface”的研究论文。杨添安副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公司邓剑伟副教授为通讯作者。该文由2021年校级优秀硕士毕业论文《社会支持对隐性缺勤生产力损失影响机制的纵向研究》转化而来,是首篇由管院师生团队独立完成并发表的原创高水平社科期刊论文,是学院培养拥有学术前沿意识与开阔国际视野的领军型经济管理高端人才的重要成果。

相比于身体疾病,由消极的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工作场所隐性缺勤生产力损失(Productivity Loss Due to Presenteeism)对企业造成了更加高额且持续的负面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我国劳动力人口总量的持续下降与职工老龄化比例的不断升高,老龄化员工将面临更大的隐性缺勤风险与生产力损失。然而,长期以来,企业管理者忽视了工作场所之外的社会因素与工作场所的心理因素之间的循环交互作用,因此难以有效干预老龄化员工的隐性缺勤生产力损失。

为了解决上述关键科学问题,该文章利用资源保存理论提出并实证检验了干预老龄化员工隐性缺勤生产力损失的资源损失循环过程(即工作场所歧视——工作-非工作冲突——隐性缺勤生产力损失)以及资源增长循环过程(即领导支持&同事支持——工作-非工作增益——隐性缺勤生产力损失),并通过构建潜差分模型探索了隐性缺勤生产力损失变化的“时延效应”“因果效应”。同时,文章还展示了老龄化员工对各条路径与社会心理因素的敏感程度,提出了避免资源损失以及重视非工作领域表现在干预老龄化员工隐性缺勤生产力损失过程中的优先地位。

考虑到隐性缺勤生产力损失随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动态变化规律,该研究融合了结构方程模型和差分模型的优点,创新性地将工作场所之外的社会家庭因素作为工作场所资源影响隐性缺勤生产力损失的背后机制纳入动态干预措施当中,突出了社会心理因素在隐性缺勤生产力损失干预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还原了真实的管理情境,为合理利用工作与非工作领域的资源与需求、保障与激发老龄化员工的可持续生产力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简称HRMJ)是ABS_AJG(英国商学院协会出版的高质量学术期刊指南)中入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唯一一本4星+级期刊。AJG(Academic Journal Quality Guide)基于对出版物评估后的同行评审、编辑和专家判断,并通过与引文相关的统计信息进行通报,是国际上商业和管理领域学者发表研究期刊的范围和质量的重要参考指南。

论文链接:

Yang T A, Liu Y X, Chen Z J, Deng J W. Change of productivity loss due to presenteeism among the ageing workforce: Role of work support, workplace discrimination, and the work-nonwork interface[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2022. https://doi.org/10.1111/1748-8583.12475


1